第九十章 武俠文學化(求推薦票)

-

(求推薦票求收藏,太少了)

曾經的他剛出名,年輕氣盛,與別的作家麵紅耳赤地爭論過許多次,後來似乎想通了,覺得是那些同行看他出名了,賺錢了,嫉妒他,纔來“找茬”!這樣一想,他心裏也得意,私底下稱那些人為“酸秀才”。這也許是他心裏單方麵承認的事實,也許是為了排除煩惱的一種心理暗示吧!

就在傳統文學界的作家對郭景名的發言“轟炸”時,坐在作家席上的葉晨安靜地看著熱鬨。

對於郭景名這個人,葉晨不瞭解,他想起了前不久,他這方書迷和對方的書迷發生了罵戰。他當時知道這件事,不過這是書迷之間的爭論,他也冇往心裏去。

不過,從某方麵來講,葉晨還是比較欣賞郭景名的個性,在作家圈子裏不畏人言,我行我素,敢說敢做。這是葉晨欣賞的個性,因為他也有這號脾氣。

當然,對於其發言的內容,葉晨有讚成的地方,也有不敢苟同的點子。文學可以商業化,但傳統文學不可能沾染“商業”二字,不然就成了通俗文學。

不過,對方提出的文學商業化很適合通俗文學,武俠文學就屬於通俗文學。將來的他能否自己建立一個武俠文化帝國?這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會議繼續,接下來各大文學領域的旗幟青年作家紛紛上台發言,有童話文學的鄭淵潔,有硬科幻的劉辭欣,等等。

“下麵有請,新銳武俠名家金古梁先生上台發言!“峰會主持人大聲念道。

“金古梁先生,新銳武俠名家,作品有《龍虎鬥京華》、《雲海玉弓緣》、《白髮魔女傳》,曾於今年元旦斬獲各大圖書網站聯合舉辦的”新年名家榜“探花,作品一年暢銷近百萬冊,是名副其實的國內暢銷小說家。其作品《雲海玉弓緣》被翻拍成電視劇,斬獲超過百分之一的收視率,位居上月全國電視劇收視率榜首。”每一位青年代表作家上台發言,主持人都會作相關介紹。

因為武俠小說領域,就他一人蔘加峰會,所以當主持人點名單點到他時,葉晨並冇有感到多少意外。

葉晨從作家席位上起身,走向發言台上,引起一番作家側目。作為圈子裏的人,大多數青年作家都對金古梁這三個字有些耳熟。要是在前幾個月,也許有一些青年作家不認識金古梁這一號人。不過在《雲海》熱播後,金古梁名氣大漲,多多少少在圈子裏有了點名氣。而且自從上次著名央視主持人黃卿的那條wei博,他多少在正統文學界刷了一定的“臉熟度”。

走到發言台,葉晨望瞭望臺下觀眾席的一眾人,第一次參加這種規模的作家峰會,心裏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的。畢竟在座的這些人都是文學界各領域的中流砥柱,他能代表武俠領域上台發言,多少還是有壓力的。

在上台的這幾十秒中,葉晨腦子飛轉,組織著發言內容,即使之前想到自己要上台發言,他也在思考著要講些什麽。

“大家好,我是金古梁!”

葉晨先是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麵帶微笑,環視了一下台下,繼續道:“今天,作為武俠文學領域的代表,在這全國最高規格的文壇會議上發言,鄙人甚感榮幸。不過看著今天在座的作家朋友,都是各大文學領域的中流砥柱,在下自然壓力山大。”

葉晨麵帶微笑地說了開場話,說的中規中矩,保持自己謙恭的態度,這樣做事好退一步。

“作為武俠文學的一份子,今天,我站在這裏想說的是——‘如何讓武俠複興,必須實行武俠文學化’。“

“武俠文學化,顧名思義,是將武俠小說的通俗性提升到一定的文學高度。現如今的武俠文學呈現低迷態勢,自從民國時間出現一段鼎盛期,出現了白羽、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等一批優秀的武俠小說家以後,武俠文學盛極而衰,武俠文學身陷囹圄,在泥潭中寸步難行......”

“武俠小說的起源從漢初司馬遷的《史記》中的《遊俠列傳》、《刺客列傳>開始,荊軻刺秦、專諸、聶政等,他們隻有武,冇有俠或者少俠;用原文中的話說‘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

“韓非子《五蠡》中提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明代《水滸傳》以章回體,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輔,開始有統一的綽號,與一個個曆史典故結合,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甚大...”

“清代《三俠五義》等作品出現....”

“近代以白羽的《十二金錢鏢》、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為代表,武俠小說基本成型。“

“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達到一個武俠小說巔峰以後,後世再無出現另一個巔峰,雖是百家爭鳴,卻無一大家出世,從此武俠小說漸漸走了下坡路,再也冇有當初《蜀山劍俠傳》出世時洛陽紙貴的盛況.......”

葉晨在發言台上,講了武俠小說的發展史和如今的武俠文學困境,引經據典,說的有頭有理。

“要想走出武俠文學如今的困境,我個人認為,武俠文學可以試著從通俗文學中走出來,尋求突破,從文學量度上下手,如作品的曆史背景可以引入真實曆史或適當虛構、突出作品主題可以從高層麵出發,如民族大義、人性亮點上出發........這麽說,武俠小說的出路或許可以從這方麵上找到,從通俗文學向正統文學上過渡,向正統文學進軍,成為有思想、有深度的故事性文學!”

“我的發言完畢!”

葉晨一番鏗鏘有力的發言後,結束了此次講話,眼神精光四射,環視了一些在場的人士,等待著一場爭論開始。

因為前世的金庸老先生在發表相關的言論時,曾受到當時正統文學界的不屑和爭論,金庸老先生也與當時的一些文學大師展開了一場爭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