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小李飛刀非絕響

-

自《多情劍客無情劍》從今年元旦連載至今,已經足足過去五個月了,作品已經連載過半。▲∴▲∴,

“小李飛刀“李尋歡,那例無虛發,神奇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飛刀,已經深入了許多讀者的心裏。

讀者們喜歡李尋歡,那獨自酌飲,寂寞的情景,記得他那一句:“江湖,總是寂寞的!”

這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是這樣:李尋歡是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年間探花(殿試中進士榜一甲第三名)。他出身一個書香世家。李家三父子俱擅長於文墨,均在科舉中高中為探花,在家鄉以“老李探花”(李尋歡的父親)、“大李探花”(李尋歡的兄長)、“小李探花”(李尋歡)聞名,李家的門上亦寫有“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的字樣。由於仕途得誌,所以李尋歡早年已於朝廷為官。後來,由於被胡雲冀上奏彈劾,以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終於辭官而去。後來,李尋歡投身江湖,成為首屈一指的武林人物,以飛刀神技聞名,“小李飛刀,例無虛發”,震懾武林。他與林詩音彼此相愛,訂下婚約,原欲結為夫妻;後來他因為知道義兄龍嘯雲愛上林詩音,想報恩於義兄,所以刻意縱情酒色,藉故疏遠林詩音,促成龍嘯雲與林詩音的婚姻。並在龍嘯雲與林詩音成親之後,把自己的府邸和萬貫家財送給林詩音作嫁妝,出關隱姓埋名。從此,他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浪子。

當初,《多情劍客無情》寫到這一段情節時,興起了一股“罵林”風潮和”批李”風波。“罵林”當然是葉晨的一場李代桃僵,他版本中的“林聞生”就是原版中的龍嘯雲。中的龍嘯雲背叛兄弟。成了小李飛刀李尋歡一生寂寞的罪魁禍首。而“批李”,則是網友們大罵李尋歡矯揉造作,為了義氣連自己的女人都拱手讓人,當時讀者們可是一片不爽。

再說故事劇情,李尋歡十多年後,李尋歡為再見林詩音一麵。重返中原,遇上“飛劍客”阿飛、孫小紅,並再次引起江湖血雨腥風。他曾牽涉進“梅花盜”一案,一度被視為“梅花盜”,幾翻轉折,雖然水落石出。卻又被捲進林仙兒、龍嘯雲、上官金虹等人的江湖鬥爭之中,終於殺死上官金虹,並與孫小紅結伴,再次退隱江湖。到這裏故事結尾。

在古龍先生七十多部作品中,名氣最大的可能要首推《楚留香傳奇》,這和它當初改編電視劇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脫不開關係。。

但要說《多情劍客無情劍》,可以說是其古龍武俠作品的巔峰作,因為其已然超越一般武俠的範疇,成為一部探索人生哲理的作品,而書中的小李飛刀李尋歡也是武俠中為數不多的幾位可以以心理學理論對其進行心理分析的經典藝術形象。後世流傳的“小李飛刀非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廣為流傳

而這部融情於景、以詩化語言寫武俠的嚐試和探索,極具畫麵感和詩意。開辟了武俠文學創作的一方天地,也為其他領域的作家所學習和模仿。

《多情劍客無情劍》這本書細膩的寫儘了情感糾葛,恩恩怨怨,曲曲折折。縱觀古龍總體的作品並不是都像《多情劍客無情劍》這樣委屈傷感動人,這樣纏纏綿綿。

而李尋歡這樣一個人物是古龍中的特例,更不像金庸中的那些大俠。金庸筆下的大俠是高大全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李尋歡這樣俠的形象卻是平民化的。表現的是個體的覺醒,自由的追求,對人性枷鎖的解放。

李尋歡無疑具有種種缺點,但李尋歡卻讓人覺得親切有一種缺陷的審美。金庸筆下的大俠表現的是階級的理想,古龍筆下的俠開始出現了一種更能撫慰人民大眾的受創的個人的雅望。

僅僅是金庸的那種大俠形象是不夠的。殘缺的自有古龍起,武俠文化上的俠的含義才真正的豐滿自怡起來。

《多情劍客無情劍》讀起來很感人很煽情,仔細分析就能看出古龍在這部作品的寫作中充滿了自哀自憐的自戀情節的。有人說古龍簡直就是照著自我美化的形象去塑造李尋歡這樣一個人物的。古龍把自己的情節和寂寞寫進了書中,書中很多描寫李尋歡的話實際上是古龍的自況。

比如一開始寫李尋歡的寂寞:“他不但已覺得疲倦,而且覺得很厭惡,他平生最厭惡的就是寂寞,但他卻時常與寂寞為伍。”

“人生本就充滿了矛盾,任何人都無可奈何”

李尋歡是一個很孤獨很寂寞的人,他的愛喝酒都是古龍的自況。

中李尋歡說“每個練武的人,武功練到了顛峰時,都會覺得很寂寞,因為到了那時,他就很難再找到一個真正的對手。”

古龍當時境界太高,內心感受到了一種超越常人的顛峰狀態,和李尋歡這種“獨孤求敗”的感受又是一致的。

中借孫老先生的口說“一個真正的高手活在世上,必定是寂寞的,因為別人隻能看到他們輝煌的一麵,卻看不到他們犧牲的代價,所以根本冇有人能瞭解他。”

許多人看完《多情劍客無情劍》後,總能記得那句話——“江湖總是寂寞的!”

在《多情劍客無情無情劍》剛釋出的時候,李尋歡和阿飛出現,阿飛用劍,李尋歡用刀,讀者看了書名,一直以為阿飛是主角。不過隨著慢慢看下去,他們就不解了,他們讀著讀著都將李尋歡作為了第一主角,這是潛意識。

於是問題來了,讀者們紛紛在金古梁的個人wei博上討論,“到底誰纔是真正的主角啊?”

從主線來看,阿飛確實承擔著牽引故事向前的重要任務,特別是當他陷入林仙兒的美人陷阱中之後,後麵很大一部分故事都是圍繞這個點進行鋪展,尤其是二十五章,更是直接用“劍無情人卻多情”來形容阿飛的處境。這麽說,似乎這部的主角的確是阿飛無疑,然而,隨著的發展,不論是“小李飛刀李尋歡”這個人名出現的次數,還是他所展現出來的人格魅力,都給讀者下意識的認為他就是主角。

但《多情劍客無情劍》這個書名又是怎麽回事?李尋歡是用刀的啊?

網友們議論紛紛,而金古梁卻一直未給過答案,這吊足了讀者們的胃口。

還引起讀者更多爭論的是,《多情劍客無影劍》的寫作手法,跟金古梁之前的作品完全不一樣。

《多情劍客無情劍》像是在寫詩一樣,文風奇詭,書中所有詩意描寫的地方都是情景交融,非常貼切的和的故事有機結合在一起,裏麵還有很多富有詩意的句子,令人印象深刻。

“一個人若用情太專,看來反倒是無情了。”

“要殺一個人很容易,但需要他好好的活著,就難得多了。”

“恨造成的隻有是毀滅,愛卻可以讓人重生。”

當初有很多人質疑,這到底是不是金古梁本人寫的?

後來金古梁對此解釋:“第一是為了推出評書版,特意改變了語言風格,第二是,為了尋求武俠的新道路,才醞釀了這本書。”

而讀者們似乎找不出反駁的點,也接受了這個說法。

對於前麵的爭論,暫且不多表。

在文學創作方麵,《多情劍客無情劍》這本書的出現,引起了一些研究武俠文學學院派學者的關注。

著名學者白千山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