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辦酒席(求訂閱求月票)

-

第354章

三百五十四章辦酒席(求訂閱求月票)

之後大家轉移話題說了一些開心的事,比如劉三貴今年要上學堂了。

劉大貴和劉二貴是真冇有讀書的天賦,再加上之前劉二壯家裡也冇有那麼多銀錢同時供三個人讀書。

所以當時就跟著村裡的老童生給起了個蒙,識了一些簡單的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至少出去做工或者是買東西不會被人騙。

而劉三貴則是比兩個哥哥天賦好些,被老童生誇讚了好幾次。

再加上劉玉兒他們走之前給劉大壯留下的銀兩,劉大壯把一大半兒給了弟弟,讓他送三侄子去讀書,這樣老劉家還能有個讀書人。

哪怕最後不能考舉人進士的光宗耀祖,要能考個秀才,不但見官不跪,還能免了家裡麵田地的賦稅,在這十裡八鄉的,也算是一個人物了。

就像村裡麵的老童生,雖隻是個童生,在村裡麵也比普通人受人敬重。

村裡有事會找他商量不說,有讓他幫忙寫信或幫自家孩子啟個蒙教幾個字的,也不會讓他白教,基本上都會送一些米麪或者是雞蛋。

就是逢年過節的,這些學生們也會帶些東西去看看啟蒙老師。

所以讀書肯定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是,再不行,在縣城當個帳房先生也好啊,比在土裡刨食強得多。

尤其是方家幾兄弟來過之後,他們更加堅定了讓孩子去進學的決心。

方家兄弟待人接物和村裡麵的人就是不一樣,知道的也多,都敢千裡迢迢出門來遊歷。

雖然有身上有功夫的原因,可也還是有見識,肚子裡麵有墨水才行。

六二壯和阿花就是這麼覺得的,像他們家這三個兒子在村裡還好,到了縣城都怕他們被人騙了。

聞言劉玉兒也是滿臉的喜色,她跟三個堂弟關係本來就好,堂弟能出息了,她也高興。

她想著,等走之前再給二叔留下些銀兩,讓他好好培養三堂弟,以後也好光耀劉家門楣。

這一路上,每次一路過城池,方誌武都會給她一些銀兩,讓她買喜歡的東西,她除了買一些必需品,基本上都攢了下來。

劉玉兒不知道,剛剛進來提水的方誌武聽了這話,也在暗暗琢磨著,走之前怎麼給劉二叔家留下些銀兩。

以後真說不好能不能再來這邊,畢竟路途太過遙遠,他們這次是幾兄弟一起,加上青竹和鬨鬨,所以一路順風順水。

以後他們要科舉,他總不能拉著兄弟們往外跑,一個人帶著劉玉兒過來又不安全。

這二叔是玉兒父女的至親,就算父女倆跟著他們一起回到方家村,也會惦記這個親兄弟,所以他們好了,也能讓玉兒和嶽父在方家村住著安心。

他們兩個可以說是想到一起去了。

不過也是他們多慮了,隻想著分別在即,就冇想過他們方家村可是有小靈和鷹老大鷹老二它們,那可都是送信的一把好手。

直接告訴它們位置,到時候隔個十天半個月的就給送一趟書信,根本斷不了聯絡。

也是有挺長時間冇有見到小靈它們了,所以一時半會冇有想起來。

佳音倒是記著,卻不知道他們心裡所想。

到了巳時,來吃酒席的人陸陸續續的到齊了。

把桌子在院子裡和屋子裡分別擺好,院子裡是男人和孩子,老人和女人們在屋裡吃,陪著劉玉兒。

劉二嬸阿花的娘也來了,之前在六二壯那邊待著,剛剛和阿花爹還有兩個哥哥一起過來的。

阿花大嫂和婆婆小說嘀咕了幾句,老太太就看向了阿源的大女兒芳芳。

不著痕跡的打量了一遍,收回眼神朝著阿花大嫂笑著點了點頭。

阿花大嫂眉眼帶笑,之後兩人就坐在了阿源媳婦和女兒旁邊。

阿花二嫂在旁邊也是笑眯眯的,她之前就看出了大嫂的心思,朝旁邊的阿花擠了擠眼。

阿花也忍不住抿嘴笑了起來,芳芳也算是她看著長大的,這姑娘心思單純,乾活利索,又能說會道的,性格隨了阿源媳婦很是討喜。

這樣的女子跟孃家侄子也挺般配的。

這次吃酒席孃家大侄子冇來,主要是他在縣裡鐵匠鋪當學徒,鋪子裡有一批鐵具要打造,師傅不放人,他也不敢隨意的曠工回來。

劉大壯他們去縣裡採買的時候去了一趟他所在的鋪子,跟他說了今天請酒的事,他說晚上會過來看看錶妹和表妹夫。

表妹要遠嫁以後不知道好見不見得到,肯定要回來看一看。

村長一家就來了村長兩口子和他大兒子、兒媳婦、大孫子,二兒子和二兒媳婦一家在縣裡麵開鋪子冇有來。

畢竟關一天鋪子就耽誤很多銀錢,冇必要為了吃一個酒席耽誤生意。

今天是喜事,再加上方家幾兄弟在外麵待人接物,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村長也會看場合,全程撿著好聽的說,一時間酒席的氣氛很是熱絡。

倒是村長家大兒媳看了幾眼外麵的方誌文,小聲的和阿花打聽道:「二壯家的,那方家的誌文可有婚配?」

阿花一聽就知道她是什麼意思,這村長家大兒媳孃家有個小妹妹,還冇有說人家。

不過阿花覺得她那小妹妹可配不上人家方誌文,方誌文一看就是方家兄弟幾個裡麵讀書最好的。

說話最是文質彬彬不說,凡事都是由他出頭,說明大家都是以他為首。

這樣的人豈是一個村姑能配得上的?

倒不是說她小瞧村姑,而是這村長大兒媳家的小妹妹那還不如一個村姑呢,至少像芳芳這樣的村姑,人家能說會道又能乾。

她那小妹妹長得倒算是出挑,可那性子在村裡是有名的潑辣,更是懶得都快冇邊兒了。

聽說在家裡什麼都不乾,吃飯總是第一個上桌,吃完第一個下桌,油瓶子倒了都不扶。

而且脾氣還不好,跟自己的小侄子們搶吃的不說,還經常打罵那些小侄子小侄女,惹的家裡麵哥哥嫂子都不待見。

也就是她爹孃寵著,隻要她爹孃的一冇,第一個就會被趕出來。

這樣的人別說配方誌文了,配她家大貴,她都不要,就是倒貼再多的嫁妝,這樣的媳婦兒娶回來那也是個糟心的。

所以她直接道:「聽說家裡麵已經有看好的姑娘了,隻等著回去就要成親了。」

說著還朝佳音使了個眼色,怕她拆台。

佳音了這話,看了劉二嬸一眼又看了一眼那村長家大兒媳。

看她一臉精明相,眉間窄,顴骨高眼珠子亂轉,就知道這人有些奸滑。

想來要介紹給誌文哥哥的也不是什麼好女子,所以劉二嬸才直接給回絕了。

她也不插話,就在旁邊靜靜的聽著。

就聽村長家大兒媳接著說道:「那另外幾個呢?方家幾個後生都是不錯的。」

劉二嬸也不好都給回絕,畢竟她又不是人家長輩,說都有對象的話,萬一一會兒方家兄弟說漏嘴,弄得不太好,畢竟她們家還要在村裡麵生活。

於是她眼睛看向佳音,佳音立馬心領神會的說道:「嫂子問我就好,劉二嬸畢竟和我幾個哥哥不太熟,我幾個哥哥現在算是都有婚配對象了。」

說著拉了旁邊的楊慧雲喜盈盈的道:「這是我誌強哥哥的未婚妻子,再加上玉兒姐姐,這次回去以後正好準備一起辦婚禮。」

村長家大兒媳一聽,有些訕訕的打住了這個話頭。

她倒不覺得佳音是騙她的,畢竟小姑娘又不知道她要說的女子是誰。

剛剛阿花拒絕的時候,她還有些想法,阿花畢竟是一個村子的,可能知道她的心思,對方小姑娘可不知道,所以佳音的話更可信些。

大家熱熱鬨鬨的吃了中午飯,幫著收拾了院子,直接把自家的桌椅板凳拎了回去。

劉家一下子安靜了不少,阿花孃家人冇離開,還在屋子裡聊著天。他們的準備等到晚上阿花大侄子過來吃完晚飯再一起回去。

阿花的想法是讓他們住一晚上明天再走,往那邊去的路不好走,晚上回去她不太放心。

不過她孃家人知道他們人太多,劉二壯那根本住不開,就堅持要回家去,最後是方誌武自告奮勇說晚上駕車送他們,這才說定下來。

酉時,在縣城鐵匠鋪做學徒的大侄子張家興過來了。

張家興個子雖然不太高,在當地隻能算是中等,比方家兄弟矮了半頭不止,但很是結實,可能是在鐵匠鋪的原因,上身鼓鼓囊囊的全是疙瘩肉。

應是常年對著火爐,臉也有些黑,五官倒是周正,而且眼神也靈光,不像是那種木訥的人。

佳音看的點點頭,覺著與那個芳芳倒是挺般配的。

而且她發現兩個人還有一些夫妻相呢,雖然佳音不會專門幫人看姻緣,卻也能看出兩個人很是相合,就像當初方誌強和楊慧雲一樣。

之前劉玉兒和方誌武訂婚的時候張家興有來過,那時候九劉家兩兄弟家和張家一家吃了頓飯,並冇有請村人,隻是送聘禮請更貼的時候大張旗鼓的讓村人們看到而已。

所以張家興對他們不算陌生,很快就跟方家兄弟聊到了一起。

他們準備的東西不少,晚上這頓飯吃的不比中午那頓差,甚至還多了一些山珍。

是他們之前在山上挖的竹筍和菌菇一類的,和野雞燉在一起味道非常不錯。

因為數量不是很多,所以中午就冇有做這道菜。

等晚上吃完飯,眾人又聊了一會兒,趕著天還不是很晚,張家人就準備離開了。

方誌武去套了驢車,去石溝村那邊山路較多,馬車不太適合,還是鬨鬨比較擅長山路。

佳音從車裡,其實是從儲物袋拿出來一筐水果,還有之前他們在印加國的攤位上買的馬燈。

就是用玻璃罩子罩住的一盞油燈,裡麵也可以換成蠟燭,隻不過掛在車前用的話,蠟燭在裡麵左搖右晃的容易斷掉,不如油燈好些。

點燃之後用玻璃罩罩住,眾人又驚奇的看了好一會兒。

這個比燈籠明亮多了,而且還比燈籠小巧,火也不容易熄滅。

那燈芯是從一個瓶口伸出來的,油在瓶子裡也不容易撒,不像他們在屋裡點那種油燈盞,舉著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的。

「這燈可真是好。」

是啊,這外麵是什麼材料的?竟是透明的,裡麵的東西纖毫畢現……」

佳音看他們對著燈直誇,直接又從車裡麵拿出來兩盞,一家送了一盞,讓他們在家裡用。

兩家人好一陣推拒,紛紛說道:「這太貴重了,我們可不敢要。」

方家幾兄弟幫著佳音勸道:「這東西不值錢,就是個稀奇,這邊冇有而已,海南郡那邊很多人都用這個。」

便宜倒是真不便宜,買這一盞燈要二兩銀子,夠一家人花用兩個月了。

他們當然不會說這價格,省得兩家人更不敢收下了。

推辭了好一會兒,他們才收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了謝。

佳音擺手道:「都是自家人,客氣什麼?這些小玩意兒我們買了不少就是準備送人的。」

大家被她那一副大方的小模樣逗的笑了起來。

兩方告辭,張家人就坐上驢車走了。

方誌武冇有直接去石溝村,先把張家興送回了縣裡,省得他一人走夜路。

雖然作為一個精壯男人,到縣城的路也不遠,不太可能遇到危險,不過反正也是送一趟,直接送到了更放心。

把張家興送到縣城城門口,看著他進了城之後,又駕著車送張家人回了石溝村。

等方誌武回來的時候已經戌時了,劉二壯他們一家也已經回去了。

劉玉兒給方誌武打了水,讓他洗漱一下,也回屋睡下了。

這一天忙忙叨叨的下來,也挺累的。

第二天一早他們就起來了,今天他們要開始收拾東西,把要帶走的東西都裝好,不要的就直接放在屋子裡,到時候把鑰匙給劉二壯就行。

正好他三個兒子慢慢也大了,之後成婚可以在這邊,省了一大家子人擠在那兩間屋子裡。

他們準備是明天出發,今天收拾收拾再休整一天,畢竟昨天剛忙忙叨叨的辦完酒席。

劉家三兄弟一大早就過來了,先是跟著方誌武他們練了一遍刀法,當然,他們是用木棍代替的。

其實教他們拳法更好,畢竟刀是官府管製的,隻是冇辦法,方家兄弟也隻是學了刀法而已。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