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買鋪子(求訂閱求月票)

-

佳音見它喝完了,把陶碗重新收回空間。

想著大狗一會兒就要回來了,把那擋著小狗的草簾子又放了回去,牽著方誌遠往村裡走。

「誌遠哥哥我們回去吧,在這裡站著,萬一它們孃親回來,看到咱們不敢過來怎麼辦?」

誌遠點了點頭,跟上佳音的步伐。

冇錯,他們不能在這裡呆著,若是大狗回來看見外麵站著人,肯定是不敢上前的。

兩人又回到了院牆裡,那個草垛是最邊上的一個,所以算是比較隱蔽的。

若是大狗從另一邊繞回來,應該不會有人發現。

村裡人燒的木柴,都放在圍牆內的乾柴棚子裡。隻有之前收的那些乾草,還堆在外麵。

上麵蓋著草編簾子,下雨的話也就是外麵有些濕,裡麵還是乾的,引火用冇問題的。

等晚上方有利他們回來,拉回了一頭整豬,還買了許多調料。

別的不用買,村裡都有。

村裡麪人又好好的熱鬨了一回。

幾個也快要臨盆的孕婦,吃飯的時候聽方六嬸兒和幫忙的幾個嫂子說起,許紅的生產過程,尤其是之所以生的這麼快,是因為喝了龍神賜下的聖水。

第二天就紛紛跑到龍神廟裡邊去求龍神了。

佳音也不厚此薄彼,一人給她們分了一個竹筒。

她給的要比小靈給的那些靈水稀釋的少一些,濃度稍微高一些,效果更好。

所以許紅纔會見效那麼快。

幾個孕婦得到聖水歡歡喜喜的回家,把竹筒好好的藏了起來。就怕家裡麵的孩子或是大人無意中給打翻了。

日子匆匆而過,很快就來到了除夕。

今年的除夕不像去年,那時候冇有地方住,隻能買點兒好的吃。

今年有房有地有銀錢,把所有的講究,傳統,都重新拾起來了。

二十三的祭灶,二十四掃房子,割年肉,磨豆腐,蒸花糕……

雖然他們已經落戶在這裡,但還是按著北方那邊的習俗來,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了。

這邊的小年是二十四。

所以他們算是提前了一天,整個兒時間往前挪一天,做什麼時間也更充裕一些。

到了除夕這天,大家先是按照往年的慣例,祭拜祖先。

供桌上擺上已經收拾好的豬頭、羊頭、還有牛頭。

豬頭羊頭還好說,隻要有錢就能買得到,牛頭純粹是運氣好碰上的。

畢竟這牛除非受傷或生病死了,不然殺牛可是犯法的。

自古就有,再窮不賣看家狗,再餓不食耕地牛,一說。

方有為在年前就已經把楊成嗣送回了舅舅那邊。

本來想讓他在這邊過年的,不過舅舅那邊來了幾次信,楊成嗣也不放心家裡,想要回去。

方有為就和老守備請了假把楊成嗣送了回去。

也好在年前送回去了,要不那邊的渡船初五以後纔會開,到時方有為就冇時間了。

正好趁著這個假,方有為也給舅舅家送了不少的年貨過去。

有許多他們曬乾的乾蘑菇,還有風乾的兔子,和已經硝好的兔皮。

因為已經走過一次,這次時間卡的正好。翻山坐船一會兒都冇有耽誤,趕在大年二十九早上就回來了。

一來一去,一共才用了不到四天。

回來的時候,也帶回來不少那邊的特產。

別看隔著不是很遠,又是同一個郡。

可那邊鄰近另一個郡,特產還是不少的。

尤其是那白銅做的手飾,又便宜又好看。還有糍粑,辣醬一類的。

除了舅舅送給自家老孃和媳婦的,方有為自己也買了不少。

村裡麵的大姑娘小媳婦兒都分了分。

他之前回來就跟族長說過,這次去族長也給方有為拿了銀子,讓他幫著帶些回來。

也算是給家裡的女人們穿戴一新,過個高興的好年。

而他們從中也發現了一個商機,準備開鋪子的時候加點這種首飾賣。

因為別人過去的時候要繞很遠的路,所以這邊並冇有這種東西賣。

這白銅幾乎和銀子一樣,可以假亂真,隻是比銀子更亮,硬度更高,做出來的首飾也更好看一些。

就這樣,過完年後一破五,方有為開始帶著幾個兄弟去正式的當差了。

幾個想做生意的後生,也開始在縣城找合適的鋪子,族長方雲平說了,或租或買都可以。

一連在縣城晃悠了幾天,冇想到還真讓他們找著了一個。

有一個臨近城門的鋪子要賣,之前是賣雜貨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老闆因為膝下隻有兩個女兒,也都已經嫁人,冇有人頂門立戶。

就想著乾脆把鋪子賣出去,拿著銀子回鄉下養老。

那鋪子不小,是上下兩層的,上麵住人,下麵是店麵,後麵還有一個小小的後院,能放一些雜物。

之前被房主在上麵搭了一個棚子,直接當倉庫來用。

看好之後,他們就回來和族長方雲平商量。

這鋪子要二百六十兩,連裡麵所有的貨物也都算上了。

要說便宜也不便宜,說貴也不是很貴,畢竟那麼大一個鋪子,還有不少貨物呢。

雖說隻是縣城,可那位置確實好,離著城門很近。到時候方有為他們也能照應一二。

不過,具體要乾什麼,還是要商量一下。

於是全村人又聚在一起開了個會。

去看鋪子的那幾個後生說道:「那裡雖然離著城門較近,但是附近住家不是很多,雖然人來人往的,進去買東西的很少,都是路過的。」

這樣一來,就知道為什麼那雜貨鋪子,之前生意不好了。

畢竟進出縣城的人買雜物的很少,隻有那些固定的住戶纔會常去光顧這些日常用品。

而且,人買東西都有一個慣性,要麼就是你這裡的東西是真便宜,比別的地方都便宜。要麼就是離著家近,能少走兩步,就是兩步。

所以有時候兩家同樣的店,不過就一小段距離,生意卻不一樣,買東西的人,是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

後來大家商量了一下,既然賣這些生活用品的雜貨鋪不行,那就搞吃食。

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是吃食弄得好,味道香。在人來人往的城門口附近,味道一飄出來,來往的行人聞到味兒就會忍不住進去嚐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