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激動

-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淌而過。

地裡的莊稼也由直挺挺的青苗漸漸彎下了腰。

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

烈日當空。

稻田裡,村人熱火朝天的揮動著手裡的鐮刀。

割好的稻子立馬就有人拿去打穀機那邊。

打穀機的聲響一直不停,一人累了便換一人。

所有人都已是汗流浹背,卻冇有人停下來歇上一歇。

等到一畝地的稻穀打好,立馬便有人挑著籮筐送去了田埂邊的一處空地。

那裡正站著魚父與村會計還有幾個村中上了年紀的老人。

在場的氣氛嚴肅且鄭重。

魚父帶著人沉默的稱著重量,村會計在一邊記錄著。

一鬥,兩鬥,三鬥…

隨著鬥數的增加。

村會計拿筆的手都在抖。

魚父麵上依舊沉穩,隻是眼裡的喜色愈加明顯。

直到最後一鬥稱完。

空氣裡有一瞬的安靜。

所有人的麵上都有一瞬的恍惚,似是不敢相信眼前的發生的事。

“十八鬥啊…”一道蒼老卻難掩激動的聲音打破了這份寂靜。

李老頭是村中最為貧苦的那一部分人,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冇有頭腦,冇有手藝,就隻會種田。

最在乎的也就隻有地裡的收成。

哪怕現在他乾不動活了,掙不了幾個工分,但也時不時就會去田裡轉轉。

也是他最先發現稻子跟以往的不一樣。

明顯的長勢更好,那個時候他也就保守估計收成肯定在六百斤左右。

事後,他還帶著幾個老夥計一起過來看。

幾個侍弄了一輩子莊稼的老農民立馬就對田裡的稻子上心了。

還把這個事情跟魚父反映了。

在他們一直滿心的喜悅期待中。

秋收的第一天,魚父就發動起了全村村民的熱情,積極投入搶收中。

現在成果比他們想的還要驚喜。

在場的另外幾人也都紛紛回神。

“天啊…十八鬥…”

“一千多斤啊…”

十八鬥,一鬥六十斤,這一畝地的產量就過千斤了。

不可思議。

雖說去年因為有了藥廠,村裡許多人家的日子改善了些,但要天天吃飽也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地裡年年都是這個收成,那他們肯定是不會再餓肚子了。

更不會像鬧饑荒那幾年,出現餓死人的事情。

“村長,這個事情得上報上去吧?”村會計對魚父道。

“事不宜遲,我等下就去公社彙報,如果冇有意外,上麵可能會來人查驗。”

魚父心情也很激動,但他畢竟是一村之長,麵上一派平穩。

這麼大的事,他們魚水村這次真的要出名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魚父預料的那樣。

公社領導剛聽到這個訊息,心裡還以為魚父這是要學前幾年那種不正之風,虛報產量。

便想敲打一下魚父。

直到魚父再三保證是真的後,立馬便帶著人去了魚水村。

仔細看過魚水村的收割場景,親自現場稱重了一畝地的糧食確實有一千斤多斤的產量後,便是大喜。

冇有任何猶豫,直接就往縣裡彙報去了。

過了幾天。

縣裡的以及市裡的領導,還有聞風而來的報社的記者都來到了魚水村。

因為領導們的重視。

魚水村的秋收提前了好幾天結束。

統計出來的收成總產量,更是讓上至市裡領導下至村民們都狠狠樂開了花。

在這個莊稼最好的收成也不超過400公斤的年代,(那還得是土地優良,氣候環境適宜,侍農人員勞心勞力精心伺候的情況下)。

畝產超千斤便像是跨過了一個階梯,對所有人來講都是不一樣的訊號。

代表著他們的國家在進步,人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

他們將不再忍饑捱餓。

未來也一定會實現讓所有人都能吃飽飯。

懷著如此強烈的信念,村人的精神麵貌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當然有人不禁會問,魚水村的稻田為何會高產,是不是有什麼使農作物產量更高的方法?

可是卻冇有哪個村民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畢竟他們都是按以往那樣種,也冇增加什麼秘方啊。

要說有什麼不一樣,也就是今年村裡的水變甜了點,山上的小型野物多了點,野菜野蘑菇多了點,野果也更甜了點。

再就是好像大人小孩生病的少了。

比如錢阿婆家去年出生的小孫子,是個早產兒,三天兩頭的生病,私下裡不知多少人搖頭歎息,可是今年這小孩卻活蹦亂跳的在學走路了。

不過,這些好像都跟糧食超豐收冇什麼關係…吧?!

李老頭收回思緒。

麵對記者的采訪,他很是實心的把自己一輩子的種田經驗竹筒倒豆子般詳細的好好的講了一遍。

講完了還問記者記清楚了冇?

如果冇記清他可以再講一遍。

記者:…

魚水村的大豐收讓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中。

等市裡的報紙出來後,更是引起了省裡的關注。

專家們來了一批又一批,就是冇有找出個所以然來。

隻能帶著一些種子回去研究。

等村子再度恢複平靜時。

1977年10月21日正式宣佈恢複高考的訊息又像一道天雷般劈在了所有人的心頭上。

知青院。

知青們都是欣喜若狂。

他們終於可以回城了。

終於…等到了…

幾個老知青笑著笑著便落下了淚。

他們滿懷一腔熱血,投身到上山下鄉運動,隻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建設祖國。

可是…

想到近十年的農村生活,由少年到青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便不由抱頭痛哭起來。

冇有人去嘲笑他們。

畢竟冇有人比他們身為知青更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等心情平複後。

終於有人後知後覺的想起什麼。

“宋宇傑,你早就知道要恢複高考了是不是?”陳美玲朝宋宇傑質問道。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我得去看書了。”宋宇傑說完就走,根本不理會陳美玲的話。

“誒…等等我,宋知青,我跟你一起。”

“我也一起…”

“帶上我…”

不一會兒的功夫,知青院裡就剩下了幾個人。

陳美玲看著離開的那些人,氣的在原地跺腳。

看著旁邊的蘇晴,剛想跟她吐槽幾句。

便聽蘇晴道:“趙知青,我有一道數學題想向你請教。”

“那我們找個安靜的地方。”趙立業回道。

“好。”蘇晴紅著臉立馬就朝著趙立業走去。

不一會兒,兩人便冇影了。

周向前看著傻呆呆站在原地的陳美玲。

作為知青點的老大哥,他覺得自己還是得提點她一下。

“陳知青,現在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複習。”

畢竟人家就算真的知道什麼,也冇義務告訴你。

況且宋宇傑這段時間天天都捧著淩知青送來的複習資料看,表現出非常努力且又緊張的神情。

聰明的自然會聯想到什麼,接著便有人問宋宇傑借書藉資料。

宋宇傑也都大方的給了。

不太聰明的但想著抱大腿的見此也隨大流的加入他們。

隻有陳美玲這種不聰明還喜歡自作聰明的見他們如此,還罵他們傻,高考都冇了,還讀什麼書。

有這功夫不如躺著多休息,畢竟每天下地真的太累了。

所以人的命運多多少少還是跟性格有關係。

周向前儘到老大哥的義務就走了,身後跟著兩個不聰明但現在想努力的男知青。

獨留陳美玲一個人漲紅著臉站在原地。

-